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二十九章 地位不保  (第2/7页)
   沈青折叫林次奴进来,把暖炉撤下去,又开了半扇窗子。秋日清冷的风扫过室内,谢安感觉自己脸上的热度才下去一点。    他被风激得咳了几声,却又让谢安有些忐忑起来:“沈郎?”    “咳咳……没事,也该通风换气了,”沈青折道,“这屋里一股药味。”    前线战事胶着,僵持不下,在成都府坐镇的沈青折又莫名其妙病了一场,高烧不退。    那个西军的人便一直在沈郎床边守着,看上去比病倒的人还要焦虑。    “造纸的事,便还交给原本的工匠去做,”沈青折说,“让他们试试用竹子作为原材料,最先做出来的有赏。”    谢安收敛心神,郑重点头:“便还有另一件事,炼钢厂已经建好了。”    这个“厂”是沈青折自己说的,还有一个很长的古怪名字,叫什么“保尔柯察金”。    沈青折点头:“那便好,你派人去盯着些,就照我们上回说的试验一番,不用泥封炉,换成涂泥草鞋,生铁在扎紧的熟铁上面,关键还是——”    “记录。”    沈青折笑:“对。”    换用涂泥草鞋,而非泥封,就是为了让炉内部得到足够多的氧,让生铁充分融化,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提高火焰温度。    扎捆和熟铁煅成薄片,也都是为了提高生熟铁的接触面积。本质上仍旧是綦母怀文的灌钢法,只是做了些改进和提升,差不多提到了明朝水平,如果沈青折没有记错的话。    关键在于记录。    古代的科学技术,不是传承模式的问题,也不是没有能工巧匠的问题,而是没有“准确记录”这一概念。    沈青折这次的要求便是,对于每一步的步骤都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