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安客_第12章 参考文献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2章 参考文献 (第3/4页)

元稹年谱[m].济南:齐鲁书社,1980.

    [79]王云五主编,张达人编.唐元微之先生稹年谱[m]//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:第7辑.台北: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,1980.

    [80]傅璇琮主编.唐才子传校笺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87.

    [81]傅璇琮著.唐代科举与文学[m].西安:陕西人民出版社,2007.

    [82]赖瑞和著.唐代中层文官[m].台北: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,2008.

    [83]赖瑞和著.唐代基层文官[m].台北: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,2004.

    [84]赖瑞和著.唐代高层文官[m].台北: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,2016.

    [85]严寿澂.永贞革新与韩柳——思想渊源和社会背景的分析[j].重庆师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1984(01).

    [86]渡边孝.牛李党争研究的现状与展望[j].中国史研究动态,1997(05).

    [87]曾祥波.现存五种宋人“杜甫年谱”平议[j].文学遗产,2016(04).

    [88]朱红霞.唐代制诰研究[d].上海:复旦大学,2007.

    [89]李向菲.甘露之变及其对晚唐文人的影响[d].上海:复旦大学,2010.

    [90]施子愉.柳宗元年谱[j].武汉大学学报(人文科学学报),1957(01).

    [91]刘秀梅.白居易与“永贞革新”主要成员的关系研究[j].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,2014(01).

    [92]沈茂彰.玉溪生诗管窥[j].之江中国文学会集刊,1936(03).

    [93]刘智锋.论唐玄宗天宝五载七月六日敕——以唐代流、贬相关问题为中心[d].南京:南京师范大学,2009.

    [94]李裕民.雁塔题名研究[j].长安大学学报,2010(02).

    [95]胡可先.新出文献与李白研究述论[j].浙江大学学报,2015(05).

    [96]齐东方,申秦雁主编,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编著.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[m].北京:文物出版社,2003.

    [97]宁欣.街:城市社会的舞台——以唐长安城为中心[j].文史哲,2006(04).

    [98]尚永亮.论元和君权与政治兴衰[j].文史哲,1995(04).

    [99]王东春.论韩愈和中唐文士的思想特征[j].复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1995(01).

    [100]陈铁民.辋川别业遗址与王维辋川诗[j].中国典籍与文化,1997(04).

    [101]莫砺锋.重论杜甫卒于大历五年冬:与傅光先生商榷[j].杜甫研究学刊,1998(02).

    [102]杨波著.长安的春天:唐代科举与进士生活[m].北京:中华书局,2007.

    [103]徐俊纂辑.敦煌诗集残卷辑考[m].北京:中华书局,2000.

    [104]杜晓勤.从“盛唐之音”到盛世悲鸣——开天诗坛风貌的另一考察维度[j].文学评论,2016(03).

    [105]黄新亚著.消逝的太阳——唐代城市生活长卷[m].长沙:湖南出版社,1996.

    [106]张勃著.唐代节日研究[m].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3.

    [107]王勇.最后一次遣唐使的特殊使命——以佚存日本的唐代文献为例[j].甘肃社会科学,2010(05).

    [108](日)阿南史代著,雷格,潘岳译.追寻圆仁的足迹[m].北京:五洲传播出版社,2007.

    [109]杨发鹏.论李德裕在会昌灭佛中的作用[j].宗教学研究,2011(01).

    [110]尚永亮.逐臣与唐诗[j].古典文学知识,2001(01).

    [111]尚永亮,邹运月.唐五代贬官规律与特点综论[j].华中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08(01).

    [112]吴文治编.柳宗元资料汇编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64.

    [113]吴调公著.李商隐研究[m]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2.

    [114]尹楚兵著.令狐楚年谱令狐绹年谱[m]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8.

    [115]岑仲勉.玉溪生年谱会笺平质[j].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,1948(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