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63章 版本和注释说明(1) (第2/3页)
1913年创立。 [16]根据早年英国的币制,硬币按币制大小依次为5镑、2镑、1镑、1克朗、半克朗、弗罗林、先令、6便士、格罗特、3便士、便士、半便士、法星、半法星、1/3法星和1/4法星。1克朗等于1/4镑、5先令或者60便士。其中1克朗等于1/4镑、5先令或者50便士。 [17]塔希提岛位于南太平洋,法属波里尼西亚向风群岛最大的岛屿,法属波利尼西亚的政治、文化和经济中心,也是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。 [18]《泰晤士报》(times)是英国伦敦一份日报,创办于1785年;《泰晤士报·文学增刊》1902年创刊,是该报的副刊,1914年起独立出售,因其高质量的文学艺术评论,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誉;两者迄今仍在发行。 [19]指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。毛姆创作这部小说时,战争尚未结束。 [20]泛指《希伯来圣经》中的先知书,共八卷,分别为:《约书亚记》《士师记》《撒母耳记》《列王记》《以赛亚书》《耶利米书》《以西结书》和《小先知书》。这些经文成书于公元前15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之间。尤其是指属于《小先知书》中的《约拿书》(book of jonah)。《约拿书》预言了尼尼微的覆灭,其成书时间约在公元前793年至公元前758年之间。 [21]尼尼微(nineveh)是古代亚述帝国的首都,约在公元前700年达到全盛阶段。考古学家的研究表明,尼尼微在这个时期的面积达到七平方公里,居民超过十万人,是当时世界最大城市。 [22]乔治·克雷布(gee crabbe,1754-1832),英国诗人,以描述中等阶级和劳动阶级的现实主义叙事诗闻名,其代表作有叙事诗《村庄》(village)和诗集《市镇》(bh)等。 [23]亚历山大·蒲柏(alexander pe,1688-1744),英国诗人和翻译家,以英雄双行体(heroic couplet)诗歌驰名,他翻译的荷马诗作《伊利亚德》和《奥德赛》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 [24]双行体(couplet)是英文诗歌中的一种形式,由两个韵律的句子组成,有押韵和不押韵两种。早期英文诗歌多为押韵双行体(rhymed couplet),如乔叟的《坎特伯雷故事集》,乔治·克雷布的诗歌也多采用这种形式。 [25]法国大革命发生于1789年至1799年,对欧洲的影响极其深远,它标志着君主制、封建制和罗马天主教在欧洲的衰落,以及民主制和民族主义的兴起,所以下文说“许多诗人唱起新的歌曲”。 [26]拿破仑战争(naleonic wars),指拿破仑在1804年登基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以后发起的一系列战争,结束于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。这一长达十一年的烽火之战极大地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和社会结构,拿破仑虽然强占了许多欧洲国家,但也给它们带去了民主共和的制度,削弱了它们的君主制,同时瓦解了罗马教廷在这些国家的权力。 [27]约翰·济慈(johs,1795-1821),英国浪漫主义诗人,代表作有《夜莺颂》、《致秋天》等。 [28]威廉·华兹华斯(william wordsworth,1770-1850),英国浪漫主义诗人,代表作有长篇自传诗《序曲》(prelude),以及和柯勒律治合著的《抒情民谣集》(lyrical ballads)等。 [29]颂诗(ode),亦音译为“奥德”,是起源于古希腊的一种诗歌形式,原初是用来配乐咏唱的,和我国的词差不多。 [30]塞缪尔·泰勒·柯勒律治(samuel taylor ce,1772-1834),英国浪漫主义诗人,代表作有《古代航海家》(the rime of a mariner)和《致威廉·华兹华斯》(to william wordsworth)等。 [31]珀西·比希·雪莱(percy bysshe shelley,1792-1822),英国浪漫主义诗人,代表作有《西风颂》(ode to the west wind)等。他和上面提到的济慈、华兹华斯、柯勒律治等人被视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拓者和代表人物。 [32]《词林正典》(thesaurus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