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250章  (第3/3页)
上前。    “文若,你来得正好。”赵温气喘如牛。“我都快被这些蠢材气死了。”    荀彧拱手道:“赵公暂歇雷霆之怒,莫要气坏了身体。”    “与其整天面对这些蠢材,不如气死,一了百了。”赵温大声说道:“诏书说得明白,要在两天将诏书传各县、乡亭。两天过去了,一点动静也没有。怠慢至此,他们心里还有朝廷吗?”    荀彧转身看看阶下的掾吏,颇有些意外。“是天子嘉奖赵青父子,劝百姓捐助的诏书?”    “你也知道?”    荀彧点点头。    他听荀攸说过这道诏书,当时便觉得执行起来不太乐观。    如今看来,果然不出所料。    但这不是太守府的掾吏不配合——事实上,他们不配合是意料之中的事——而是赵温没有足够的行政经验,低估了这些掾史的胆量。    赵温为人慷慨,意气甚壮,以公卿子弟入仕,仕途一帆风顺,却没有足够的郡县施政经验,不清楚郡县的掾吏有什么样的手段对付上官。    太守也好,县令长也罢,如果得不到本地掾吏的配合,所谓命令和诏书的待遇一样,只能挂在墙上,根本不可能贯彻施行。    荀彧虽然也没做过太守、县令长,但他曾被颍川太守——南阳人阴修辟为主簿,在郡中为吏,深知其中门径。    他敢于接受天子的挑战,来协助赵温,代理河东太守,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履历。    “赵公,我有一策,或能施行。”    “说来听听。”    “故太守王文都(王邑)身体有恙,归乡养病,路途遥远,路上不免需要人照顾。这些人中想必有他辟除的故吏,一日为君臣,便有君臣之义。不如让他们送王文都回乡吧,全其忠义。”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